Logo极客杰尼知识库

大多数书翻翻就好,少数要细嚼慢咽

纳瓦尔分享为什么读大卫·德伊奇能一窥系统化世界观,也谈如何在阅读中区分“略读取其要”与“反复咀嚼”的高密度作品。

大多数书翻翻就好,少数要细嚼慢咽

原文:Most Books Should Be Skimmed, A Few Should Be Devoured(2025 年 9 月 26 日,nav.al 发布)

Nivi: 如果想了解最新的知识哲学——也就是认识论——其实可以跳过其它人,直接去读大卫·德伊奇(David Deutsch)。

纳瓦尔: 我同意。如果你只想掌握认识论,读德伊奇就够了。

当然,对一些人而言,了解他的思想脉络、反对者观点、他所回应的问题,会更有帮助。我们在学校学过的“知识就是有根据的真信念”、或“归纳法总是有效”,这些观念早已深入骨髓。你每天看太阳升起,自然会觉得明天也会升起。只读德伊奇,很可能看见他逐个驳斥这些概念,却无法真正理解其中根基,于是心里总惦记着“会不会有反例”。

我第一次读德伊奇时也没读懂,把他当成和 Paul Davies、Carlo Rovelli 一样的科普作家,给了差不多的关注度。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——德伊奇在更深的层级上构建理论,他的观点环环相扣,搭成一个彼此支撑的世界观。

所以我建议先读德伊奇,读完若还是不确定,再去翻翻其他人的书,随后回头重读德伊奇,你就能看见他如何回应那些观点。

德伊奇常说自己只是复述波普尔(Karl Popper)。但也不尽然。我觉得波普尔难读得多;德伊奇和播客主持人 Brett Hall 都觉得波普尔清晰易懂,但我每次读都很吃力。或许是因为波普尔写书时面向哲学家,而德伊奇并不是写给哲学家,也不是写给科学家,甚至不是写给我们。他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考,记录这些理论如何彼此勾连。

只读认识论也不是吸收德伊奇的最佳方式,尽管那确实是切入口。《走向无限》(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)开头几章和结尾几章最平易近人;中间部分谈量子计算、量子物理、演化等内容,就难啃得多,需要你至少熟悉科学概念。他力挺多世界诠释(multiverse),而大部分人对量子力学并无切身感,既没有立场,也不关心观察者坍缩是否成立。

把德伊奇全套作品读下来,你会发现每一块理论都彼此呼应。为了解释多重宇宙,他不得不设想量子版的 AGI,再顺势发明量子计算,最终拓展了丘奇—图灵猜想,提出丘奇—图灵—德伊奇原理。这正说明量子物理与量子计算本就是同根生。

如何选择“细嚼慢咽”的书

真正值得细读的作品,往往像德伊奇那样:信息密度高、逻辑互锁、观点跨学科呼应。你读第一遍可能只抓到 20%,隔段时间再读理解就加深到 25%;配合 Brett Hall 的播客、或向 Grok、ChatGPT 追问,你又能多懂一点。知识本就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,只要持续回访,双方就能在更高的层级接通。

而绝大多数书,只需略读、找重点即可。了解作者的大纲、掌握关键信息,再决定是否投入更多时间。把精力留给真正“难以改动”的高密度作品,就像挑选好产品一样——那些能被反复拆解、仍然自洽的作品,才值得一读再读。

延伸阅读